《表1:清代、民国时期旅邕同乡团体一览表》

《表1:清代、民国时期旅邕同乡团体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代、民国时期旅邕同乡团体述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随着商业的发展,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商帮对南宁市场的占有份额也发生了变化。安徽、江西不是广西邻省,与南宁在地域上存在着阻隔,湖南、湖北与南宁的交通主要依靠经运量较小的灵渠转西江水路或其他山间旱道,运输成本较高,山西、陕西距南宁更是千里之遥,加之山陕商人以金融、川盐为主要经营方向,与广东商人有一定的重合,故以上几省商贾从入邕商道不如粤商占有地缘优势,经营范围不似粤商广泛,经营方式不比粤商灵活,有些商帮便采取抱团合作的生存方式发展,两湖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秦晋书院是山西、陕西两省创立的“合伙制”经营方式,但仍无法与粤商相抗衡,目前可考证的湖南、湖北、山西、陕西商人籍同乡会馆也就以上所列两处。而来自广东的同乡团体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书院、会馆建立的时间较早,延续时间也较长,在南宁商贸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这和他们的经营特点及与南宁的地理交通有关。广东商人多为长途批发商,主要从事渔盐产品、外国工业品以及米、糖、茶、丝等商品的收购、运输和销售活动。南宁“据郁江上游,上接左右江交汇点,下与梧粤港各埠,四时电船可通,颇具中继贸易之性质,为左右两江流域及红水河流域出入口货物之集散地。”(1)在江、海水路仍是主要交通孔道的时期,粤商可把洋货、茶、丝等商品经由南宁分销至云南、贵州,甚至是越南等地,而南宁本地的谷米、木薯、芋头等土产品,以及百色、云贵等地的毛皮、马匹等山货由粤商汇集在南宁再行销至广西各地及其他地区。据《宾阳县志》记载,清光绪(1875-1908年)中期以前宾州芦墟商业发达,商旅云集。洋纱、布匹、苏杭杂货等由芦墟运销经庆远(宜山)至贵州,或经百色运销云南,云南、贵州鸦片及邻县桐油、纱纸、蔗糖、豆类等土特产,亦可经芦墟运往广州、香港各埠。当地产的陶瓷、纸伞、雨帽、毛笔、万金纸、成衣、铜铁器等产品,集中芦墟,销往上林、迁江、都安、那马(马山)及左右江各昌(2)。南宁作为区域性商品集散地的地位最晚在清晚期已得到了确立,而该期间南宁商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发达的邻近省份,特别是广东省的影响,外来商人是推动南宁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粤商则从各商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