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发展演变》

《表2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发展演变》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美城市雨洪管理体系与策略对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中国初期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雨水利用方面,随后才逐渐开始关注雨水的调控和雨水污染控制。一直以来,国内学者都以海绵比喻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最早用“海绵”概念比喻自然生态系统的洪涝调节能力,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而后业内学者相继提出了“绿色海绵”“海绵体”“生态海绵”等概念。这些非学术性的概念尽管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均代表了生态雨洪的管理思想。在2012年的“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上,“海绵城市”一词被正式提出,2014年10月,住建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海绵城市”作出了官方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本文将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分成3个时期,即雨水利用时期、雨水调蓄时期和雨洪管理时期(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