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历次波浪能资源普查统计》

《表1 中国历次波浪能资源普查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岛周边波浪能资源精细化勘查与分布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迄今,我国共开展了3次较大规模的波浪能资源勘查与评估(表1,王传崑等,2009;韩家新,2015)。除大规模的波浪能资源勘查与评估研究外,多位学者利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对中国特定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了分析。郑崇伟等(2014)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 (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其研究表明,钓鱼岛、黄岩岛海域可用波高(有效波高介于0.5—4m)、2k W/m以上波浪能流密度出现频率整体较高。李靖等(2011)也参照该方法评估了台湾周边海域的波浪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张军等(2012)采用波浪模拟的方法,较准确计算得出福建、浙江沿海海域波浪能资源分布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另外,蒋廷松(2013)也利用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波浪浮标数据对浙江近岸波浪能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周凯等(2013)、栗冬慧(2015)、刘首华等(2015)均利用SWAN模式模拟了山东半岛周边海域的波浪场,并分析了山东波浪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杨永增等(2005)在LAGFD-WAM海浪模式基础上建立球坐标系下MASNUM海浪数值模式,以便进行全球或区域海浪数值模报。利用该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估算了渤黄东海波浪能流密度分布。刘秋林等(2015)从波浪能发电装置、波浪发电场选址工作需求出发,利用第三代波浪模型对斋堂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当地的波浪条件并对蕴藏的波浪能资源,并对目标位置的波浪资源进行了详细地计算和分析。史宏达等(2013,2017)利用波浪数值模拟提出的联合分布法对波浪能资源评估方法进行了一定修正,认为该方法对特定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评估更具有针对性,且可为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研发服务。以Izadparast等(2011)为代表的多位国外学者,结合波浪能装置能量获取方式和效能,对区域波浪能资源的可开发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