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特征》

《表1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樵山风景名胜审美文化特色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禀赋、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本文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冯纪忠先生提出的“形情理神意”的园林史论[1],对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审美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冯先生以人与自然共生问题为核心,紧扣不同时期的景观园林审美的主客体关系,用“形、情、理、神、意”五字范畴概括了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审美历程的重点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其审美特点为再现自然,铺陈自然;以自然为情感载体;师法自然,探索自然之理;崇尚自然,追求真趣而畅神;创造自然,抒发灵性[2]。本文尝试将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审美文化划分为3个阶段(表1):明初到明末为“寄情探理”阶段,西樵山讲学之风盛行,景观建设以书院为代表;明末到清中为“游观畅神”阶段,辞章之学成为主流,白云洞开辟,营建活动众多;清中到清末为“品景抒意”阶段,文人士绅结社吟诗,品题白云洞二十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