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武隆MS5.0地震震源机制解》

《表1 武隆MS5.0地震震源机制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M_S5.0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断层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CENC(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中国地震台网中心;GCMT(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哈佛大学全球矩张量解。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3日17时43分,重庆武隆区发生MS5.0地震,震中位于29.39°N,107.99°E,震源深度为10km。据现场调查,本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Ⅵ度,等震线长轴走向NNE,长轴长20.9km,短轴长11.8km(1)。根据当地政府的灾害调查结果,地震共造成武隆、彭水两地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i079万元。此次地震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发生在重庆渝东南地区的最大地震,历史上该地区仅发生过2次5级以上地震,最强和最近的地震应追溯到距此次地震震中90km外的1856年黔江咸丰6级地震。在构造背景上,该区域除了存在3条年代较老的深大基底断裂外,还发育一系列中等规模断续分布的断层,长度多为几十km,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断层大多为早—中更新世断层(丁仁杰等,2004)。此次地震没有形成地表破裂带,且震源区位于基岩山区,从地质方面去研究发震构造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现今GNSS数据、中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现代地壳形变与地应力测量资料表明该区域处于以NWW-SEE向水平主压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环境中(唐荣昌等,1993;刘玉亮,2009;陈涛等,2018)。而本次MS5.0地震发生后,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均显示该地震为一次NE走向的正断型张性破裂事件(表1),这与区域压性应力场环境(丁仁杰等,2004;李峰等,2013)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