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层次下的地物分类规则》

《表3 各层次下的地物分类规则》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垂直带谱的太白山区山地植被遥感信息提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Level1中对植被与非植被进行识别。因为山体阴影和高山积雪(3400~3700 m的海拔范围内)的影响,直接用NDVI分类会将影像中的阴影部分或高山积雪部分误分为非植被区域。由于建筑、道路等非植被分布比较集中,其NDVI值低、亮度值高,且分布在低海拔区域,通过以上3个特征参数构造的隶属度函数能将非植被区完整的提取出来。以NDVI为例,当某个对象的NDVI×100小于-2时,其对于非植被的隶属度值为1,即肯定为非植被,大于-1时,隶属度为0,位于[-2,-1]区间时,其隶属度按照eCognition软件中的偏小型隶属度函数赋值,另外,由于影像的时相在冬季,NDVI值变化幅度小且相对集中,反复对比后选择了[-2,-1]这个区间。但提取结果中存在部分阴影,因此通过Max.diff构造的隶属度函数将阴影部分过滤,成功提取出非植被。由于本层分类中生成的初始对象将决定后续分类的结果,所以将设置较高的隶属度阈值。具体设置见表3。在Level2中进行不同植被类型的识别。综合已掌握的太白山植被分布数据、各时相的遥感影像、野外调查数据和目视解译的经验,建立了太白山区土地覆盖类型的解译标志如表4所示。通过在影像上叠加地形约束因子,不同植被类型的大致分布范围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根据解译标志进行样本的选择更高效、准确(图3)。本层次中采用最邻近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识别出的植被类型包括栽培植物、针叶林、阔叶林、亚高山草甸及灌丛、针阔混交林,具体设置见表3。在Level3中,需要对针叶林和阔叶林内的植被群系进行进一步的识别。根据不同植被群系在不同时相影像中相应的光谱、纹理特征,结合解译标志,通过在影像上叠加地形约束因子进行样本的选择,并融入了纹理特征进行最近邻分类,本层中识别出的植被群系包括巴山冷杉、太白红杉、华山松、栎林、桦类林、灌丛(不再细分植物类型)、草甸(不再细分植物类型),具体设置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