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主要交互因子及其变化》

《表3 主要交互因子及其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地理探测器交互探测分析结果,可以发现1995—2015年间影响因子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呈现协同增强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非线性增强作用和双因子增强作用这两种作用方式,但前者作用明显强于后者(见表3,本文仅列出了部分因子交互作用值)。研究期间,全国范围内以及各分区内土地利用强度和其他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强度强于其他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强于因子内部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程度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自然综合体的干扰程度,因此各影响因子和土地利用程度之间的作用程度最为复杂。自然要素是中国生态环境空间格局的重要基础,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协同增强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中国疆域最辽阔,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经济发展格局,不同分区的因子之间形成了独特的相互作用模式。具体来说,各个分区因子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增强效应,自然要素、社会经济和政策调控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的形成。东部季风区社会经济发展活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各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前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格局。生态大区过渡带具有特殊的地理要素特征,但是社会经济要素增强了自然要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西北干旱区林业工程和其他因子作用较为强烈,表明西北干旱区政策调控和其他因子之间协同增强影响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