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间技术和收入的差异性变化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回归模型(1)、(2)和(3)中,产业间替代弹性β1均小于1,表示第一产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都呈现弱替代关系。第一产业对第二产业替代弹性(0.482)小于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替代弹性(0.537),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替代弹性(0.605)最大,也就是说第一产业对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表现出更弱的替代弹性。一般认为,产业间生产率差异是生产要素产业间流动的原因之一,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王林辉、袁礼,2018)。Ngai和Pissarides(2007)指出当不同行业产品间替代弹性较小时,会引起劳动力等要素的反向转移,即从高技术部门向低技术部门移动。根据表1的描述性统计,TFP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因此技术进步率差异一方面驱动劳动、资本要素向第三产业流动,引起第三产业的扩张;另一方面,由于第二产业技术水平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对第一产业可能产生技术挤出效应,阻碍第一产业要素向第二产业流动。因为长期来看,工资刚性导致资本价格相对劳动力价格呈下降趋势,因而要素间替代多表现为资本对劳动力的单向替代(黄先海、刘毅群,2013);企业将通过技术升级改变生产方式,实现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减少劳动力需求。总的来说,三次产业之间均为弱替代弹性,因此生产要素从高TFP部门向低TFP部门流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快速扩张以及第一产业产出份额相对发达国家依然占较大比重的现象。尤其应该注意的是,2017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比为41.48%,而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仅为7.57%,这表明中国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流动存在阻碍可能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