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DPSO算法Vmax系数的比较》

《表1 DPSO算法Vmax系数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改进粒子群和变步长扰动的复合MPPT算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文献[12]利用Matlab进行光伏阵列的仿真。首先对于单串光伏,共有1×10个光伏电池,对其进行局部遮阴,此时对阴影部分的光照强度设置3种模式,分别为遮阴6、3、0个光伏电池。仿真结果显示:模式1有4个模块没有阴影,最大峰值出现在V1=4×16.3=65 V,其中16.3 V是所使用的光伏模块开路电压(Voc)的80%;模式2有7个模块没有阴影,最大峰值出现在V2=7×16.3=114 V;模式3有10个模块没有阴影,最大峰值出现在V3=10×16.3=163 V。同时,单个组串峰值出现的位置也决定了整体P-U曲线的局部峰值的位置,模式一、二、三组成的光伏阵列从左到右局部峰值的位置分别对应V1、V2、V3的位置。该结果显示:光伏阵列功率峰值彼此偏移了80%Voc的整数倍(n×0.8×Voc),其中n为整数,由于两组串联组件之间的阴影模块数量的最小差值为1,因此两个连续峰值之间的最小可能位移为0.8×Voc。为了验证该系数的正确性,将Vmax的系数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值,在三峰值PSC-3阴影环境下分析该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时间和最终达到的功率值,具体的数据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