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注浆试验参数:微生物单点注浆固土胶结区的形态演变特征》

《表1 注浆试验参数:微生物单点注浆固土胶结区的形态演变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微生物单点注浆固土胶结区的形态演变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菌液体积、胶结溶液为累计值,浆液温度20℃,菌液黏度3.21m Pa·s,初始孔隙体积1 200 cm3。

采用砂雨法将砂样装入试验槽内,落砂高度60 cm,砂样密度1.56 g/cm3。采用滴水方式饱和砂样。然后用蠕动泵以5 m L/min速度注入1 200m L浓度为0.05 mol/L的CaCl2固定液,使细菌易附着于土颗粒表面成为理想的结晶成核点,同时也保证细菌不被后续的注浆液带出注浆体系[9]。采用两阶段注浆方式对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即先注入一定体积的菌液,静置2 h,让细菌吸附在砂颗粒上,然后以相同的速度注入胶结溶液,再静置12 h,使砂样中的微生物发生矿化反应形成具有胶结作用的碳酸钙[9-10]。上述步骤中,自注入菌液始,至注入胶结溶液结束并静置完成的过程称为注浆1轮。具体试验参数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