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核心因素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

《表2 核心因素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支农财政、技术进步偏向的农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r表示rice,w表示wheat。

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域差异较大(4),表2的模型5和模型7的回归结果表明,支农财政政策对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种植结构不同亦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支农财政与表征区域的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参数估计结果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对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强,其次是以种植稻谷为主的地区,最后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地区,对单位产值农田利用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在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地区最强,其次是以种植稻谷为主的地区,最后是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模型6和模型8表明支农财政与技术进步偏向的交互项对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于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减排效应在以种植稻谷为主的地区最强,其次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地区,最后是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对于单位产值碳排放,减排效应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强,其次是以种植稻谷为主的地区,最后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地区。影响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的粮食作物具备不同的要素投入结构特征,地形、地貌的区域特点导致要素替代成本和农业技术进步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受支农财政及其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交互项的影响显现出区域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