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有关城市2017年底基本统计数据比较》

《表1 有关城市2017年底基本统计数据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谋定而后动——再论温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因从行政区划上仍为吴中区一部分,所以未按市辖区计入,但苏州一般上都说6区。2.“温州(扩)”是在现状市区4区基础上,永嘉县、乐清市按改区方案加入温州市区后的统计数据

近几年,新一轮的城市扩张,表现出的力度前所未有,一些大城市通过撤县(市)改区大幅增加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扩大了城市的功能覆盖和辐射,通过资源调配和功能转移,促进城市均衡发展,使得这些城市发展多了无数的可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4]这里,不妨对浙江省内外的一些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浙江省内的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近几年都开展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杭州市区在萧山和余杭之后又对富阳、临安先后撤市改区,现辖10区,市区面积8 256 km2,2017年底市区常住人口824.1万。宁波市区2016年把海曙、江东、鄞州3区整合为2区,奉化撤市改区,现辖6区,市区面积3 902 km2,2017年底市区常住人口420万人。绍兴市2013年对绍兴县、上虞市进行撤县(市)改区,市区面积从339 km2增加到2 942 km2,绍兴相比杭州、宁波,城市规模小,辐射力偏弱,上虞纳入市区有操之过急和假性增长之嫌,主要原因可能还是考虑中心城市的未来发展。[5]台州市1996年“撤地设市”,同时椒江、黄岩“撤市改区”,市区设椒江、黄岩、路桥3区,面积1 538 km2,一步到位,很好地承载了20多年快速城市化的空间发展需求。而省外的苏州、厦门,也是很好的例子。苏州市先是撤销吴县市分设吴中区、相城区;2012年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合并为姑苏区,吴江市撤市改区,市区面积扩至2 930 km2。厦门市2003年对市辖区进行了重构,思明、开元、鼓浪屿3区合并为思明区,杏林区政府所在的杏林街道、杏林镇划入集美区,杏林区更名海沧区,同安区分设为同安区和翔安区,7区变为6区。以上的城市,如按照市区常住人口的地理分布情况估算其城区人口,并作为现状城市人口规模,杭州700-750万,苏州475-525万,宁波、厦门在350-375万,绍兴200-225万,台州150-175万(1)。相对应,杭州是特大城市,设10区;苏州正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宁波、厦门是Ⅰ型大城市,设5-6区;而绍兴、台州为Ⅱ型大城市,都只设3区。厦门2003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宁波2016年的行政区划调整最为典型,行政区划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高度吻合,体现了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结构形态的对接。厦门的核心城区厦门岛南北分为思明、湖里2区,岛外较平均地调整成4区,8个卫星城市组团围绕厦门岛形成“众星捧月”的空间结构形态;宁波按照“一主三副”的城市结构,主城调整为江北、海曙、鄞州3区组成,其余是1区1副城。厦门、宁波行政区划调整后,都减少了1个区,各区的规模也都较为平衡适中,体现“精简、效能”的机构设置原则。2017年底,虽然温州市区人口表现为净流出,比2016年底减少了12.4万,但温州市域常住人口比2016年底还是增加了4万;同时,温州在全国有约200万的温商,在世界各地有约70万的华侨,温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及各方面的基本面依然存在。面对区域发展的竞争,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要说杭州,即使跟城市人口规模原来与温州相近的苏州、宁波、厦门相比,各项发展指标特别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差距也正在拉大;绍兴、台州的城市人口规模本来比温州小很多,通过城市空间的拓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市域经济总量也是越来越接近温州。由于规模相近,苏州、宁波、厦门的成功做法是温州最有价值的参照案例,也是需要追赶的目标。温州已经没有退路,亟须精准把握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认真谋划推进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图2、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