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5年5月7日-16日邻水本地网络发布 (转发) 涉事信息统计 (3)》

《表1 2015年5月7日-16日邻水本地网络发布 (转发) 涉事信息统计 (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域认同:信息传播的“扭曲力”——以“四川邻水保路事件”为分析蓝本》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邻水人”的身份进一步建构了“邻水人”的利益观念,影响着利益内容的“生成”和实现方式的确认。正是因为我是“邻水人”(将邻水纳入自我认同结构,视为自我的一部分)所以,“我”的利益与邻水地区的利益具有同构性。简而言之,对邻水地区的褒贬即对“我”的褒贬,促进邻水地区的发展即促进“我”利益的增长(利益内容的“生成”)。在“邻水人”看来,邻水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突出的地区,但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性严重制约了邻水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要促进邻水地区的发展,必须争取达渝城际铁路过境邻水(利益实现方式的确认)。在邻水本地的网络论坛上,邻水网民表达出达渝城际铁路过境邻水的强烈期望,不少网民更是直言:邻水的发展已经被“耽误”了十多年,交通基建跟不上是重要原因,如果能抓住这次“机遇”,邻水就能成为川东的物流“枢纽”,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实现跨越式发展转型。对自我利益的关注往往促使利益主体更关注与自我利益相关的信息(敏感“信息点”),利益主体会主动搜集、筛选、获取此类信息,并进行优先加工,其中“负向”信息会引起利益主体的“高度警觉”或“过度反应”[3]。简而言之,敏感“信息点”具有低阈限性特征,利益主体对敏感“信息点”具有高反应性特质。作为“邻水人”,他们非常关注达渝城际铁路的修建:开辟网上贴吧进行议题讨论;搜集官方信息和政府回应,并通过微博、微信、微视传播;开展线下“茶座交流”。当2015年5月7日广安发改委表示只接受西线方案时,该信息通过邻水网民的大量转发而广泛传播,随后持续“发酵”,引发群体意见表达和群体性行为。从微观层面上看,“只接受西线方案”信息被“邻水人”迅速识别并引起高度注意,当“邻水人”关注“只接受西线方案”信息时,“邻水人”基于“自我利益观念”倾向把此信息释译(解读)为;铁路只过境广安,不过境邻水,邻水发展的利益无法实现,并在自我认知系统中进行加工编码;广安此举严重“影响”到了邻水的发展利益,是对广安发展相对收益的过分“关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广安的概化认识和负面意象(见表1和图1)。这样经过信息识别—信息释译—信息编码过程,输出的是带有邻水逻辑特色的“信息包”(语意“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