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敏感变量试验中24小时(2015年5月16日00时至17日00时)累积降水量预报结果与OBS的相关系数及TS评分》

《表3 敏感变量试验中24小时(2015年5月16日00时至17日00时)累积降水量预报结果与OBS的相关系数及TS评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次粤西南暴雨过程的预报误差来源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9为分别替换敏感区内不同变量后新的预报结果。可见,仅仅改进温度场并不能提高预报技巧(图9a),改进敏感区内的湿度场后可以明显提高总降水量(图9b),但是降水落区有所偏移,单独改进风场、气压场预报效果较差(图9c、d),而当同时改进温度场和湿度场后,则可以非常明显地改进预报技巧。对比图9e与图1a可以看到,当同时改进敏感区内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后,不论在降水量还是降水落区上,都与观测值较为接近。为了定量化验证此结论,分别计算了几种预报结果与OBS的相关系数与TS评分(表3)。表3可看出:单一替换某种基础要素场并不能改进预报效果,但同时替换温度场和湿度场后预报效果有了明显改善。而分别替换了敏感区内的温度场和风场、湿度场和风场,两种预报结果均优于替换单一的基础要素场,但均差于同时替换敏感区内温度场和湿度场的预报结果。这说明温度场和湿度场的误差确实是本次个例初始误差的主要来源,温度和湿度是本次暴雨预报的初始敏感性变量。对于夏季风背景下华南的强降水过程,改进初始场确实可以减小预报误差,提高预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