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电影媒介对武术格斗符号的呈现》

《表5 电影媒介对武术格斗符号的呈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武侠电影对中国武术文化符号的选择呈现及传播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格斗所占比重看,有人把某些武侠片作为武术教学片或武术记录片也并非没有道理。这一点在七八十年代功夫类影片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笑拳怪招》(1979)、《醉拳》(1978)、《蛇形刁手》(1978)、《拼命单刀夺命枪》(1979)、《少林三十六房》(1978)等影片,用大量镜头展现武术技术部分,像武术教学片一样,主角通过系列的训练方法从“菜鸟”变成“武林高手”。因此,汉特指出,功夫电影始终关注习武的过程、知识的传播(与具象化)以及师徒的关系。并认为《少林五祖》、《洪拳与永春》和《少林寺》将习武过程贯穿在叙事结构之中,开启了“少林教学”电影,而另一部少林电影《少林三十六房》使教学性叙事最具说服力的版本。[3]实际上,打斗场景设计的好坏往往成为一部武侠片能否卖座和成为经典的重要标志,已有的经典武侠片的事实已经说明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