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常见肿瘤类器官研究现状[40]》

《表1 常见肿瘤类器官研究现状[4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前列腺肿瘤类器官:目前已建立的前列腺类器官模型包括鼠前列腺组织、人正常前列腺组织[38]、前列腺癌患者转移灶样本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来源的类器官[39]。李飞等[40]在实验室利用前列腺肿瘤转移灶样本成功建立起前列腺肿瘤类器官。经过长期培养的前列腺类器官可很好地维持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特征,通过基因测序转移灶样本和相关来源类器官显示,每个类器官与其来源的患者基因基本一致,见表1。他们成功培养的7株类器官中,其中1株是来源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循环细胞。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类器官的成功建立,为研究前列腺癌恶性转化和转移机制研究提供了理想模型。有实验证明,常用的前列腺癌转基因工程鼠来源的肿瘤类器官模型在组织学上与转基因鼠体内表现相吻合,如PBCRE PTENlox P/lox P(敲除PTEN基因)前列腺类器官在组织学上表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而PBCRE ROSA26LSL-ERG(过表达ERG)前列腺类器官在组织学上则表现为正常管腔结构,在PBCRE PTENloxP/loxPROSA26LSL-ERG(同时敲除PTEN基因和过表达ERG)前列腺类器官中可见许多指状突触伸入Matrigel基质,提示其具有侵袭性[41]。因此,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类器官在表型上确实可模拟体内情况。同时,前列腺类器官可在体外进行慢病毒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38,42],从而在研究前列腺癌相关基因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由此可见,前列腺类器官体外研究模型既能很好地模拟体内情况,又可像肿瘤细胞系一样长期培养,并且具还具有体外基因编辑的特点,势必成为研究前列腺肿瘤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