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49年前经侨批修建的宗庙建筑》

《表4 1949年前经侨批修建的宗庙建筑》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代华侨建设影响下闽南侨乡聚落演变初探——以晋江檀林村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宗祠祖厅是家族与族群的根源,闽南地区华侨宗族观念强烈,宗祠祖厅建筑的修建正是宗族认同的体现[18],因此,宗祠祖厅得到华侨大量的侨批侨汇支持修建。许氏宗祠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大约1627年),1851年菲侨许逊沁捐资重修宗祠,20世纪30年代,华侨许经撇等人捐资再次重建。在华侨华人的不断支持下,宗祠至今依然保存完整,许氏宗祠保持原有三间张二落大厝的建筑形制,建筑前保留有水池,背后堆砌小土坡象征山坡,呈现出传统背山面水的风水选址。祠堂中轴对称,祖厅面阔三间,进深十一间,三通五瓜坐梁,厅堂和榉头均面向天井开敞,厅堂作为主要祭祀空间。祠堂正面镶有“许氏祖祠”石刻门额,外立面精美的装饰集中了工匠成熟的技艺,十分精美且依然保存完好。村庄内的著名寺庙福林寺,弘一法师曾在此修行,是村民重要的信仰场所。福林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851年遭洪水淹毁,1866年许逊沁移溪后捐款重新起盖。1932年,又扩建后殿为二层楼阁。现福林寺为三间张三落大厝单边护厝形制,厅堂开敞,主体部分中轴对称,建筑立面和屋脊装饰美观精湛。如表4所示,1949年前经华侨捐资修建的宗庙建筑,不同于居住和书院建筑一样改变形制或融入西方元素,宗庙基本保持建筑原有形制,厅堂开敞以祭祀功能为主,建筑装饰繁复精美,作为文化、传统、族群认同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