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茶多酚在不同模型/物种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表1茶多酚在不同模型/物种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体外发酵模型的种类有简单的静态模型(如分批培养发酵)和动态体外肠道模型(如Twin-SHIME、“Reading”模型和Caco-2细胞单层模型等)。Tzounis等[39]首次使用分批培养发酵模型发现黄烷-3-醇单体[(-)-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在促进直肠/梭状芽孢杆菌(Eubacteriumrectale/Clostridium coccoides group)增殖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丁酸;(+)-儿茶素还促进了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同时抑制了溶组织梭菌(Clostridium histolyticum)的生长;此外,发现黄烷醇不仅是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潜在营养源,还具有影响特定肠道菌群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能与特定的代谢转化有关,例如(+)-儿茶素到(-)-表儿茶素的转化[39]。通过体外发酵试验,Zhang等[47]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从乌龙茶中提取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EGCG和EGCG3\""Me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肠球菌群有较好的增殖作用,并对拟杆菌、溶组织梭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发现EGCG和EGCG3\""Me培养物中的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均显著增加。EGCG,GCG和EGCG3\""Me调整了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助于改善宿主健康。但是,这些静态肠道模型仅适用于模拟肠道的短期情况,用于评估肠道的长期适应性微生物群落需要更复杂的动态模型。Kemperman等[40]使用Twin-SHIME模型评价了在红茶和红葡萄提取物中的复合膳食多酚连续2周干预下的肠道微生物数量和组成及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干预措施下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发生了变化,红茶多酚促进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肠球菌(Enterococci)和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增殖,并抑制B.coccoides、Anaeroglobus和Victivallis的生长;红葡萄多酚促进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另枝菌属(Alistipes)、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Cloacibacillus和Victivallis的生长,而抑制B.coccoides、Anaeroglobus、Subdoligranulum和拟杆菌生长,表明在此模型系统背景下,不同的多酚可以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特定菌种,这些菌种代表了多酚降解或耐药微生物的新靶点,可在体内生理条件下得到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多酚代谢或耐药机制。Sun等[12]通过分批发酵模型与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一种广泛应用的人体肠道药物吸收模型)连用研究了不同茶叶中多酚的跨膜转运率及茶多酚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多酚通过肠道细胞单层的转运率低,但仍可显著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肠球菌的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浓度,同时抑制拟杆菌-普氏菌和溶组织梭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