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振兴背景下户籍收入差距的再探讨——基于职业隔离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1列出劳动力群体在主要变量上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总体而言,城镇职工与本地、外来农民工之间的差异明显。(1)收入方面,城镇职工月均收入3253元,分别是本地、外来农民工的1.21倍、1.04倍;城镇职工平均小时收入17.27元,分别是本地、外来农民工的1.32倍和1.22倍。无论是月收入还是小时收入,城镇职工均高于本地和外来农民工的收入。(2)就工作小时而言,本地和外来农民工的工作小时数均高于城镇职工。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的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不高,单位小时所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即边际产出低),因此只能获得较低的小时收入。为了多赚钱,农民工只有通过增加工作小时数来增加总收入。外来农民工的小时收入略高于本地农民工,而其月收入和月工作小时数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这同样可以用外来农民工想获取更高的收入来解释。(3)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原因,城镇职工、本地农民工、外来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相差不大。(4)从受教育年限看,城镇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77年,分别高于本地、外来农民工的9.20年和10.31年。从受教育的层次看,城镇职工接受了大学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高达41.65%,而本地、外来农民工分别只有4.39%和13.61%;只有初中文化的城镇职工的比例为23.65%,本地、外来农民工却高达58.13%和51.55%。不难看出,城镇职工的教育水平远高于本地和外来农民工。(5)城镇职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就业的比例相对平均。而本地、外来农民工在私营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84%。这证实了“入职门槛”的存在,但入职门槛不等于户籍歧视。事实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设定的入职门槛更多的是“教育门槛”。达不到大学及以上教育(例如,有的单位只接收985高校毕业生),无法进入这类单位工作。也就是说,教育水平低是制约农民工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