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门槛效应回归结果:现金分红:“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基于内控门槛绩效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表5 门槛效应回归结果:现金分红:“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基于内控门槛绩效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现金分红:“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基于内控门槛绩效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值

本文将门槛值带入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得到了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DIVj_1为小于或等于门槛值时的解释变量,DIVj_2为大于门槛值时的解释变量,j=1、2、3、4,分别对应四个自变量DIV1、DIV2、DIV3、DIV4。从模型1来看,当解释变量为DIV1时,DIVj_1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ω1=-0.008,p<0.01),DIVj_2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ω2=0.011,p<0.01),说明当内部控制指数低于门槛值时,支付现金股利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当内部控制指数大于门槛值时,支付现金股利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这就如前文所分析的,内部控制质量决定了股利支付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即内部控制可以起到放大现金股利治理效应、降低股利支付成本的作用。当内部控制质量高于门槛值时,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情况良好,支付现金股利所带来的治理效应收益就会大于支付成本,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当内部控制质量低于门槛值时,内部控制极有可能存在较大缺陷,甚至是无效的,此时,支付现金股利在缓解两类代理冲突中的作用较小或者支付现金股利的成本较高,这会使现金股利所带来的治理效应收益小于支付成本,最终导致公司绩效受损。同理,从模型2来看,利用净资产报酬率(ROE)刻画公司绩效时,其与支付现金股利(DIV1)的关系也是如此,假设1由此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