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层化比》

《表3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层化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一耕作措施和轮耕对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容重的影响不同,进而导致上下层土壤有机碳的比值发生变化,这也直观反映了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质量的演替方向。采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等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的层化比见表3。可以看出,相同年度、相同处理用2个不同指标计算的层化比基本一致,但也略有差异。用有机碳含量计算的层化比SR1介于0.99~1.06之间,SR2介于1.10~1.15之间,SR3介于1.26~1.39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03、1.13和1.33,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4.55%~10.32%,SR3和SR2的均值分别比SR1高出了29.12%和9.32%,说明有机碳含量在相同层次各处理之间也有变化,但变化更明显的是不同土层之间的层化特征。用等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的层化比SR1介于0.93~1.16之间,SR2介于0.98~1.15之间,SR3介于1.10~1.33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01、1.01和1.19,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17.35%~24.73%,SR2与SR1的均值相同,但SR3的均值比SR1高出17.82%,说明有机碳储量在30 cm以上没有发生层化,但在30~40 cm发生了层化,同时,相同土层各处理之间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层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