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结果 (地区层次的估计)》

《表4 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结果 (地区层次的估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南省2008-2016年的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差,*、**和***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通过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究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性差异,本文将湖南省14个地级市分为环长株潭城市群和城市群外两个分地区样本,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城镇化率(LNUR)和其平方项的显著性比城市群外的城市显著性要高,这可能群内市城市城镇化化率群外城市的高。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也存在正“U型”关系,这与前文的整体分析结果一致。即当城镇化水平(UR)在某一值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最小值,位于正“U型”的最低点。在控制变量中,环长株潭城市群内政府规制(LNGOV)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而城市群外城市并没有通过检验,这可能是群内城市的政府投入较群外的城市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机械化水平(LNMA)均没有通过10%检验,但其系数均为正,这与前文的检验结果一致。此外,自然灾害(LNDR)均通过了1%的检验,说明自然灾害依然是阻碍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两个分区样本城市的农业种植结构(Ln AS)和生产规模(LNSC)均通过了显著性的检验,但环长株潭城市群内的规模效应显著性要比其他城市的强,这可能是因为城市群内的城市种植规模较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