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1 9 9 4—2016年期刊发表中国教育史论文以研究时代为依据的分段统计》

《表6 1 9 9 4—2016年期刊发表中国教育史论文以研究时代为依据的分段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基于期刊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的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6可以看出,对晚清和民国教育的特别关注,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了又一个高潮。在第三个时段(2002—2006年)有关晚清(近代)和民国时期教育的论文总数都超过了1 000篇。其中民国部分,第三个时段是1 104篇,第四个时段是1 768篇,第五个时段则是2 455篇,每一阶段增长幅度都在600篇左右。民国教育研究持续升温。实际上,目前史学界通行的观点,都是把晚清与民国放在一起,统称为中国近代。对这一时期的教育给予特别关注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在人们的认知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即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近代教育由于是我们的“昨天”,它所面临的历史场景与今天有更大的相似性、可比性,所以,它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教育更具有借鉴意义。这种看法尽管不一定全面,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单一研究范式的突破对于近代教育史的研究而言,更具有深刻的解放思想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范式受整个中国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制约,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对教育事件的分析完全以“阶级”和“主义”为标准;在近代教育史领域,则生搬硬套“革命史范式”。虽然就整个史学界而言,20世纪中期以后,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领域,一种范式包打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中国近代教育史领域也有学者呼吁重新考虑学科体系建设的问题,但是,就整个中国教育史学界而言,似乎仍然未能摆脱这种研究范式单一的严重影响。受其束缚,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从洋务运动时期改革传统教育的破冰之旅,到维新运动时期教育思想解放的第一波高潮;从20世纪初清政府主导的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到辛亥革命后的教育改革、南京国民政府的诸多教育举措,等等,大多受到不是很公正的表述。僵化范式的突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重新认识“昨天”这段历史的积极性和探索兴趣,于是,大量的成果喷涌而出。如果把表6中有关晚清(近代)和民国时期教育的论文合在一起,总数达10 689篇,是同一时期有关古代教育论文的三倍之多。这种趋势,相对于近代教育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的状况而言是合情的;但是,相对于传统教育两千多年积淀的丰富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而言,又似乎是不合理的。历史在这里显现出诡异的悖论。研究当代教育的热情虽有所增长,但相较于其他时代,论文增长数量不是很大,比较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是,在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中,当代中国教育史尚未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更缺乏一支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所以,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相对较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