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交通可进入性空间分布(h)》

《表3 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交通可进入性空间分布(h)》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旅游资源交通可进入性进行分省、分等级与类型求和,并求取均值,可视为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与类型旅游资源的平均交通可进入性(表3)。观察平均交通可进入性分布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呈现明显的等级与类型差异,3A、4A、5A级旅游资源的平均交通可进入性分别为8.76、7.57和6.54 h,5A级旅游资源的平均交通可进入性比3A、4A级高33.94%和15.75%,旅游资源交通可进入性的等级差异明显。人文类旅游资源与自然类旅游资源平均交通可进入性分别为8.15和9.18 h,人文类旅游资源平均交通可进入性比自然类旅游资源高12.64%。观察交通可进入性等值线分布同样可以看出,人文类旅游资源分省内部低值环线的覆盖范围要比自然类旅游资源的覆盖范围相比要大,且数值越低这一现象越明显,也进一步证实了人文类旅游资源交通可进入性优于自然类旅游资源的这一判断(图6b、图6c)。事实上,5A级景区是我国景区评价的最高等级,其旅游吸引力显著高于其他等级旅游资源,相关的旅游配套交通基础设施也最为完善,游客突破空间阻隔到达该等级旅游资源的欲望最为强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地表形态的限制,形成等级越高,其交通可进入性越好的现象。人文类旅游资源则多集中于人口密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地形条件相对较优,是形成人文类旅游资源交通可进入性优于自然类旅游资源的重要原因,上文旅游资源交通可进入性的核心—外围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这一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