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主涡涡心位置:稀薄流区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缝隙流动结构及气动热环境的分子模拟》

《表2 主涡涡心位置:稀薄流区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缝隙流动结构及气动热环境的分子模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稀薄流区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缝隙流动结构及气动热环境的分子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但是,随着高度的升高,缝隙内部的密度分布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缝隙内部区域的密度与来流密度的比值整体上逐渐减小,70km时除了再附区域(缝隙右上角附近)密度较大之外,缝隙右下角、左下角区域的密度也较大,且缝隙内部大部分区域的密度比来流密度大,而90km时只有右上角区域的密度大于来流密度。这是因为随着高度升高,来流分子平均自由程增加,缝隙附近区域的分子平均自由程随之增大,导致缝隙附近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降低,来流进入缝隙的程度减弱。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主涡涡心逐渐上移(参见表2),即涡心越来越浅,其形状逐渐变得“扁长”,旋涡右上角逐渐变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