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土壤中Pb形态的变化1)》

《表2 土壤中Pb形态的变化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翅碱蓬-沙蚕对土壤中Pb的生物可利用性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 大写字母表示各数据组中相同形态的Pb在不同浓度Pb2+的土壤中的组内差异,小写字母表示相同浓度Pb2+的土壤中各形态的Pb在不同数据组中的组间差异,字母不同表示0.05水平下差异显著,字母相同表示0.05水平下差异不显著。

从表2可以看到:各形态Pb含量的初始值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30d后,对照组各形态Pb含量与初始值相比基本都没有大的变化;翅碱蓬组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残渣态向可交换态转化,同对照组相比,Pb2+质量浓度为0、200、400、800mg/kg的土壤中残渣态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4.8、10.7、26.6、28.5mg/kg,而可交换态分别增加了10.3、32.6、30.0、14.9mg/kg;沙蚕组中,也可以看到残渣态向可交换态转化的趋势,特别是低Pb2+浓度的土壤中;翅碱蓬-沙蚕组中,不同浓度Pb2+的土壤中均表现出残渣态向可交换态转化。由此可见,翅碱蓬和沙蚕联合作用,能对Pb2+质量浓度在800mg/kg以下的土壤都起到生物可利用性转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