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陕西省2012—2016年公共体育投入—产出效率一览表》

《表3 陕西省2012—2016年公共体育投入—产出效率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DEA-Tobit模型的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代表综合效率,“B”代表纯技术效率,“C”代表规模效率,“D”代表规模效益,“-”表示规模收益不变,“drs”表示规模收益递减,“irs”表示规模收益递增

综合效率是否有效,可以衡量在投入导向下不同地区公共体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整体水平。从表3和表4可知,在样本观测期内,各年度中,综合效率有效的地市均为2个,有效率仅为20%。其中,汉中市各年度均有效,商洛市出现4次,宝鸡市在2016年出现1次。说明汉中、商洛两市公共体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最佳。但这并不意味该两市已经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仅说明可以在现有投入结构基础上继续增大投入规模。陕西省综合效率总体均值(0.48)略低于0.449的全国平均水平[3],表明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从地区层面来看,仅陕南地区总体综合效率均值超过陕西省总体水平,呈现陕南最优、关中次之、陕北最低的地域差异特征。从地市个体层面来看,也反映出同样的地域差异特征,陕南、关中和陕北3地区中,综合效率均值超过陕西省总体均值的地市数分别是3(商洛、安康、汉中)、2(咸阳、宝鸡)、0。从发展趋势来看,2012—2016年陕西省年度综合效率均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除渭南和咸阳市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地市总体均呈现增长或持平态势。整体而言,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不高,呈现由南至北递减的地区间差异特征,且差距较大,地区内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在样本观测期内,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虽有提高趋势,但幅度不大。说明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投入配置不合理,投入结构及投入模式有待完善,资源利用及产出效率明显不足,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公共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相较国内先进省份仍有较大差距。造成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资源的有限性、供给主体的单一化、地方政府财力及职责定位的限制造成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整体不足;(2)供需错位、结构失衡,造成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浪费与不足并存的现实窘态;(3)市场化不足给资源供给机制带来竞争不足、调节乏力以及监督保障不力的弊端。另外,陕西省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还存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产出效率间的“倒置”现象。有研究者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产出效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体育公共服务高效率的实现[30,32]。但在本研究中,省内经济发展水平排名靠前的西安、榆林和延安市,在全省10地市综合效率排名中仅列第6、8、10名,可见,所谓“正相关关系”并未得到有效印证。这种“倒置”现象在张莹[11]、游国鹏[3]和陈华伟[35]的研究中也同样存在。造成“倒置”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体育行政部门对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监管不力,以及第三方供给主体的不断壮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控制力下降。因此,地方政府应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准确定位,凸显服务、调节、监督与保障作用,注重供给机制的规范与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