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分子及其调控》

《表1 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分子及其调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微生物与线虫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微生物防治线虫的应用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更新,早期的应用主要是使用微生物菌株进行生物防治,其努力的方向为筛选高毒力菌株.这期间主要商品化的有淡紫拟青霉、厚垣孢普可尼亚菌(线虫必克)等.这些生防产品与化学农药相比具有防效低和防效不稳定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土壤抑菌作用[81],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微生物侵染线虫的分子机制研究不够透彻.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毒力因子被鉴定出来,包括蛋白酶、几丁质酶等,通过基因工程获得了高毒力菌株[58,82].然而这些菌株受限于转基因生物的应用限制,还不能在大田中使用.随着吸引线虫的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本课题组通过筛选吸引根结线虫的挥发性物质,添加到生防菌剂中,制备了第二代杀线虫菌剂,通过诱杀的方法使得其杀线虫效率达到化学杀线剂的水平.表1和图2总结了部分微生物与线虫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及其调控方式可以为构建高效的杀线虫工程菌或者寻找新的杀线虫靶标提供线索.展望未来,随着微生物-线虫互作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能够找到一些更关键的杀线虫分子靶标,下一代杀线虫制剂将主要针对特定的靶标起作用,将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据2019年“第十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的数据,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价值将达到95亿美元(中国农药网).在防控农业病害的应用中,生物农药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