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城镇建设用地比重影响因素最优模型Tab.2 Optimal model for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表2 城镇建设用地比重影响因素最优模型Tab.2 Optimal model for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淮海平原非农化土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该最优模型有3项指标通过检验,剔除了乡村非农就业率、平均坡度、县域人均耕地面积、县域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乡村人均一产增加值5项指标。

城镇建设用地比重影响因素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有3个解释变量通过了显著性小于0.05的检验,模型整体显著性(0.000)小于0.05,R=0.64,R2=0.409,调整后R2=0.402。通过检验的3个解释变量县域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县域人口密度、人均GDP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45,0.465,0.362,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2=0.345X2+0.465X5+0.362X1,即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分别每增加0.345,0.465,0.362标准单位的县域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县域人口密度、人均GDP则会增加1个标准单位的城镇建设用地比重(表2)。城镇建设用地是县域城镇居民和商业服务业等的集中地,该类用地主要服务于县域人口,故县域人口密度对城镇建设用地比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要快于县域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反映出当前不依据人口实际情况而盲目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而导致县域房地产库存过大的现象。县域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人均GDP对城镇建设用地比重的影响则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城镇土地扩张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工业和GDP的增长需要相应的城镇建设用地作为支撑,这反映出当前黄淮海平原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要大于经济发展速度,城镇建设用地没有实现集约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