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公共安全事件/地震事件的语义框架Tab.3 Semantic framework of seismic event》

《表3 公共安全事件/地震事件的语义框架Tab.3 Semantic framework of seismic even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公共安全事件的网络文本大数据结构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构建公共安全事件语义框架的进程实际上也是将其要素分类和清晰化的过程。该过程既是获取、描述和表达公共安全事件要素信息的基础,也是相关语料标注的依据。公共安全事件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事件包含的要素也不尽相同。为规范事件的要素的表达,需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首先,针对语料库中已有的专业术语,通过抽象与综合,形成术语集;其次,将术语归纳总结为要素集合;最后,确立集合中要素的关系,形成事件语义框架。总体上,将公共安全事件分为类型、对象、编号、时间、空间、属性和来源7类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次级要素,以地震事件为例,空间要素包括发震地点、震中纬度、震中经度、地震深度等次级要素;属性可分为原因、结果、行为、影响4个次级要素,而结果、行为和影响又可以分为更细一级的要素类别;来源包括发布时间、网址、可靠性3个子要素。以地震为例,地震事件包含事件类型、地震名称、记录编号、发震时间、发震地点、震中纬度、震中经度、地震深度、发震原因、地震震级、地震烈度、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失踪人数、受灾人数、安置人数、建筑损坏、经济损失、受灾范围、记录时间、震感程度、天气状况、救援方式、救援人数、救援资金、发布时间、信息网址、信息可靠性级别等要素信息,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存储层级与类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