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MPA考核的指标体系》

《表1 MPA考核的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MPA考核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对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为MPA)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环境下,为了能够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去杠杆而构建起来的“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调控政策,符合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金融监管的实际需求。MPA的评估主要以商业银行为对象,为了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将评估范围扩展至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实行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保持了宏观审慎逆周期调控的理念,同时资本充足率仍为宏观审慎关注重点,并将之前建立在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和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基础上的宏观审慎进一步延伸,从原来单一的资本指标,拓展为以资本为核心、涵盖七大方面指标的有机整体,加强了广义信贷的监管[2]。MPA考核通过对发达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思路和相关框架的借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和监测指标对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展开全面的审慎和管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具体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定价行为、流动性、资产质量、信贷政策执行及跨境融资风险7个方面的指标(见表1),共14项分项指标[2]。MPA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是资本充足率和广义信贷。2017年起,央行在开展MPA评估时正式将商业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范围。MPA扩大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管理的统计口径,由狭义贷款拓展为广义信贷,包括各项贷款、债券投资、买入返售以及新增的表外理财等业务[3]。通过设定宏观审慎监管的指标要求,形成对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防控能力,进而能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