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红原泥炭地菌类16S r RNA基因克隆文库的多样性指数》

《表1 红原泥炭地菌类16S r RNA基因克隆文库的多样性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整个泥炭柱剖面的测年结果,我们得出[13](表1)全新世不同时期的菌类群落丰度分布情况(图2),显然各个时期的优势种具有一致性,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热袍菌门(Thermotogae)为主,但种群丰度值存在明显变化。例如,厚壁菌门(Firmicutes)从早全新世到晚全新世存在明显波动,早全新世最高,后逐渐开始下降,至中全新世早期降至最低,后又逐渐上升,至早全新世又有略微下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早晚全新世丰度均低于中全新世,从早全新世到晚全新世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中全新世晚期达到最高。在整个全新世均检测出了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和蓝菌类(Cyanobacteria)分别约占总类群的4.91%、6.38%、0.29%和0.09%。但是,部分菌类在个别层位存在缺失或者仅在部分层位被检测出:例如,在早全新世晚期(HY-354)和中全新世早期(HY-273)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就存在缺失;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只出现在早全新世晚期(HY-354)、中全新世早期(HY-273)和晚全新世晚期(HY-71),分别占总类群的0.01%、0.02%和0.01%;热脱硫杆菌门(ThermodesμLfobacteria)仅在晚全新世晚期(HY-71)被检测出,占总类群的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