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实证结果(1):公众环境关注、环境规制与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动态》

《表3 实证结果(1):公众环境关注、环境规制与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动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公众环境关注、环境规制与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动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P<0.1、P<0.05、P<0.01,下同。

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首先,由模型(1)可知,产业关联密度(Density)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产业关联能够显著提升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进入概率。能源密集型产业属于基础性行业,上下游关联性产业较多,同时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会选择布局于配套产业较齐全的区域[42]。能源禀赋(Ee)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尽管能源的可代替性在逐步提升,自然资源禀赋仍然是能源密集型产业重要的区位因素,靠近原料产地能够使得能源密集型产业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获取生产所需要素。对外开放程度(Op)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并不显著,这与本文预期相反。可能的原因是,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能源禀赋、地方和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其产业的进入没有显著的影响。与此相对应,国有化程度(Gov)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若能源密集型产业在该区域的国有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发展出新产业。交通成本(Tp)的系数为不显著的负,这说明出口交通成本高的区域会抑制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进入,但是交通成本对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作用并不显著。技术水平(Tec)和劳动力(Lar)系数为不显著的正,说明技术和劳动力要素对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