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抗血小板药物分类: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药学服务指引(2020年版)》

《表1 抗血小板药物分类: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药学服务指引(2020年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药学服务指引(2020年版)》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可分为五大类[14-15](见表1):(1)环氧合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 ADP受体抑制剂:噻吩吡啶类的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等,这类药物需要经肝药酶代谢转化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成份;非噻吩吡啶类的坎格雷洛和替格瑞洛等;(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等;(4)糖蛋白受体抑制剂(GPⅡb/Ⅲa):阿昔单抗、依替巴肽和替罗非班等;(5)其他:Vorapaxar、Atopaxar、沙格雷酯等。然而,有不少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对药物反应性低,出现药物抵抗反应,从而导致新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16]。有些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17]。如何控制抗血小板药物显著的个体差异是抗血小板合理用药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