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CP1~CP4的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数据》

《表1 CP1~CP4的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含氟菲咯啉的设计合成及其杂配铜配合物的光解水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图3可知,铜配合物CP1~CP4在400 nm左右的紫外吸收峰是铜基光敏剂的特征吸收峰,该吸收峰归因于金属-配体的电子转移(MLCT)[18]。由于[Cu(P^P)(N^N)]+配合物在溶液中会产生配体之间的重组,导致氮配体与铜离子形成均配的[Cu(N^N)2]+配合物,所以CP1在480 nm左右的紫外吸收中有一个比较小的特征吸收峰。而随着F原子数目不断增加,铜基光敏剂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红移,摩尔吸光系数(?)明显下降,说明F原子的强吸电子效应能够显著拉低氮配体的电子云密度,降低MLCT的能垒。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图3和表1),4种铜配合物CP1~CP4在480~700 nm之间的光谱发射带很宽并且没有明显的电子振动序列,进一步证明该PS在激发态下具有显著的电荷转移特性。通过比较铜配合物CP1~CP4的最大发射波长(λmax)和荧光量子效率(Φabs),发现CP1的λmax最小(564 nm),荧光量子效率最高(达到0.43)。随着F原子的增加,其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也随之减少,可能原因是随着F原子数量的增加,杂配铜光敏剂的生成得到抑制,进而使得不同PS的?存在较大差异。对比铜配合物CP4,CP1的?和Φabs均最大,因此其具有最好的制氢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