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预制棒工艺Tab.1The Optical Fiber Preform Processes in 1970s》

《表1 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预制棒工艺Tab.1The Optical Fiber Preform Processes in 1970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光通信实用化过程中的关键突破》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这几年里,各国的研究工作集中于了解预制棒制造工艺包含的物理化学机理、研制设备、建立工艺过程控制,降低损耗,提高带宽等方面.在1979年前后,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始了小规模生产,一般利用上面某种工艺制造出预制棒,然后进行拉丝,每根棒可拉制光纤几十公里左右.我国则是1976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首次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MCVD)进行实验,克服了管路系统堵塞、石英棒中出现气泡等一系列困难,于1977年拉制出通信用光纤,并逐步将损耗从近300db/km降到20dB/km.该院的赵梓森院士(他当时还不是院士,后来由于对低损耗光纤的研制的突出贡献而评为院士),被尊称为中国的”光纤之父”[14].1979年12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光纤通信学术会议,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几家单位提交论文数十篇,集中反映了1975-1979年间我国在光纤预制棒制造工艺和设备研究方面的成果[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