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3组受试者前、中、后测试比较》

《表4 3组受试者前、中、后测试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拉伸方式对7~8岁儿童下肢柔韧性及爆发力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横叉和竖叉单位为“°”;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原地纵跳单位为“cm”;*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

方差齐性检验显示,5个因变量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Pillai’s Trace=0.349(F(10,182)=3.853,P=0.000,R2=0.175),解释总变异17.5%。组间方差分析显示,横叉(F(2,94)=8.536,P=0.000)、竖叉(F(2,94)=3.570,P=0.032)、坐位体前屈(F(2,94)=7.418,P=0.001)、立定跳远(F(2,94)=5.833,P=0.004)、原地纵跳(F(2,94)=6.758,P=0.002)分组主效应显著,分别解释总变异的15.4%、7.1%、13.6%、11.0%和12.6%。多重比较显示,弹振拉伸组得分明显高于静态拉伸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