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悬停与降落过程中观测点垂向速度标准差对比(单位:m/s)》

《表1 悬停与降落过程中观测点垂向速度标准差对比(单位:m/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直升机与舰船耦合流场的旋涡与分离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18和图19分别给出了观测点垂向速度和湍动能随降落时间的变化曲线,与悬停状态不同,垂向速度的周期性被破坏,尤其到了降落的中后期,测点的无规则振荡变得明显。随着直升机的降落,前测点转变为弱上洗,而后测点的下洗流强度持续增加最大可达到-14 m/s,这种前后巨大的速度差可能使直升机后仰,对维持直升机的俯仰稳定性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对比表1悬停与降落过程中观测点垂向速度标准差可以发现,旋翼下降过程中其下方流场的波动变大,尤其是后测点的垂向速度标准差约为悬停时的2倍,说明随着直升机的降落,旋翼尾涡与舰船尾涡的干扰变强。同时降落过程中,左、右测点的湍动能在4s后急剧上升,最高甚至超过了20 m2/s2,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旋翼涡与舰船尾涡干扰的增强,使得流场变得非常紊乱。前、中、后三个测点的湍动能虽然也略微超出限制,但相比左、右测点而言波动小了很多,所以直升机降落过程中应当尽量保持机身对称面与舰船对称面重合,来减少左右两侧湍流对起降安全性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