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主要参数(233U启动)》

《表1 主要参数(233U启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钍基气冷快堆中~(233)U与~(239)Pu的增殖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基于500 MWth气冷快堆,对233U和239Pu分别临界启动、混合增殖材料的增殖性能进行初步分析。气冷快堆的堆芯设计参考通用原子能公司(General Atomic,GA)开发设计的小型模块化气冷快堆EM2(Energy Multiplier Module)[8–10]。气冷快堆径向由内到外分为三个部分:启动区、增殖区和反射层,由91个六棱柱燃料组件组成,组件之间为冷却剂通道。每个标准燃料组件包含91个碳化物陶瓷燃料棒,外包覆Si C-Si C包壳。气冷快堆的径向结构如图1所示,启动区径向设计参考俄罗斯BN-600钠冷快堆的堆芯结构[11],沿径向分为三个区,从内到外逐渐增加易裂变核素和238U的原子密度并逐渐降低232Th的原子密度以保证易裂变核素和238U的摩尔比一致。在快堆中启动燃料相同的情况下,232Th在启动区转换效果不如238U,但在增殖区转换效果相近。因此在本设计中增殖区全部使用Th C[12-13]。反射层从内到外依次为B4C和石墨。堆芯主要参数见表1。轴向对称设计,启动区外依次为Th C增殖区、B4C反射层和石墨反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