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清代方志所见庐州路总管》

《表1 清代方志所见庐州路总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元代庐州路总管考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至元十三年(1276年) 2月,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投降,元朝设置淮西路总管万户府。《元史·地理志》称作淮西路总管府。次年,淮西局势渐趋稳定,改称庐州路总管府,隶属淮西道宣慰司。至元二十八年,又将和州、无为州、六安州划归庐州路。元代庐州路辖区包括城内录事司,三县(合肥、梁县、舒城)以及和州、无为和六安等三州。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南方红巾左君弼部攻占庐州,元朝在庐州统治瓦解。二十四年,朱元璋大将徐达进攻庐州,左君弼逃往安丰(今安徽寿县),7月,徐达攻占庐州。元代各路实行军民分治,“各路设总管府以治民,万户府以统军”。[1]元代路总管府设置达鲁花赤、总管各一员,并称长官;佐贰官有同知、治中、判官。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推官二员,专治刑狱,下路一员”[2]卷91《百官志七》,2316。又设经历、知事、照磨兼承发架阁,谓之“首领官”。明清方志中,记载元代庐州路官员较全当属乾隆《江南通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以及嘉庆《庐州府志》和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共计收录庐州路长官10人,然其中达鲁花赤和总管并不区别,统称总管;而各志所载人数又不相同,且有误入和漏载。论文试对志书所载总管进行考述,以备文史研究和异日修志之用,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