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图6中不同位置的能谱分析结果》

《表1 图6中不同位置的能谱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锆合金包壳管内壁SiC涂层的PECVD制备与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6所示为具有不同厚度Si C涂层的锆合金包壳管经过1 200℃高温淬火后的涂层表面SEM形貌,表1所列为涂层不同位置的EDS元素分析结果。从图6看出,经过高温淬火后,无论Si C涂层厚度是3μm还是5μm,涂层都不存在明显脱落,说明Si C涂层与锆合金基体结合良好。但对于涂层厚度为5μm的样品,尽管不存在涂层剥离现象,但Si C涂层表面出现大量龟裂纹(见图6(a)),裂纹宽度较一致,约4μm宽。根据表1可知,完整区域涂层的成分依旧是Si C,而裂纹处Zr含量较高,说明涂层裂纹深度直达锆合金基体表面。图6(c)和(d)所示为3μm厚度的Si C涂层样品淬火后的表面SEM形貌。对比图6(a)和(c)发现,与5μm厚度的Si C涂层不同,3μm厚度的涂层表面大部分保持完好,仅有部分位置存在细小裂纹,如图6(c)中黑色箭头所示。在细小裂纹中检测到少量Zr元素(原子分数为2.1%),大部分仍然为Si和C元素,可确定为Si C相。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PECVD法在锆合金管内壁制备的Si C涂层,具有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经受1 200℃淬火后,涂层不发生剥落。但随涂层厚度增加,其抗热冲击性能降低,这可能与涂层制备过程中涂层内部存在的应力有关。由于Si C涂层与Zr合金基体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涂层厚度越大,涂层内部的应力越高,从而导致淬火过程中涂层破裂[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