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图2中A、B、C区域的结构元素组成》

《表2 图2中A、B、C区域的结构元素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CrFeCoNiMo_(0.2)高熵合金微观结构变化与耐蚀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2是Cr Fe Co Ni Mo0.2高熵合金烧结样品表面的SEM照片。从图2a可以看出,烧结试样的表面比较光滑,但也出现了一些由大尺寸缩孔和大量的小尺寸孔隙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粗糙且连续的孔洞网络。众所周知,冶金烧结的必要条件是颗粒之间必须进行传质[1],而烧结过程是在较低的加热温度和较快的升温速率下进行的,合金中原子的扩散驱动力不足,原子扩散比较缓慢,因此粉末颗粒中存在大量的孔隙,这些孔隙与缩孔相互连接甚至会形成孔洞网络(图2a中箭头所示)。连续的孔隙网络将成为合金的性能薄弱区,破坏了合金表面的致密性。图2b为图2a的放大背散射电子像,可以观察到FCC基体中有一些灰白色颗粒和黑色区域。分别对图2b中的A、B和C区域进行EDS分析,分析结果列于表2。可以看出FCC基体(区域A)的元素组成与标准成分稍有偏离,说明Cr Fe Co Ni Mo0.2烧结合金中有第二相或沉淀相产生。通过EDS分析结果发现基体上的灰白色粒子富含Cr、Mo,结合图1的XRD分析,这些富含Cr、Mo的粒子为σ相(四方Fe Cr Mo相,a=0.9165 nm,c=0.4739 nm,c/a=0.517)[19]。黑色区域的EDS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的Cr和O元素含量比较高,表明部分Cr粉末在高能球磨的过程中可能被氧化,仔细观察发现一些反应不彻底的粉末镶嵌在黑色区域中,可能是因为少量Cr粉末在SPS烧结过程中没有彻底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