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润滑状况下计算的油膜厚度》

《表4 不同润滑状况下计算的油膜厚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二维纳米片状MoS_2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式中:hc是中心区油膜厚度,α是润滑油的粘压系数(取2.0×10-8 m2/N),E?为等效弹性模量(208 GPa),U是卷吸速度(0.1 m/s),η0是润滑油的黏度,R?为等效半径,W为施加的载荷,k=1.03。图10给出了不同润滑油在不同实验温度(50、100、150℃)下的黏度曲线。由图10可见,加入所制备的二维纳米片状Mo S2后,润滑油的黏度有所增加,但提高程度较小,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黏度的上升幅度逐渐减小。将各参数代入公式(2)—(4)中,计算摩擦实验初始阶段接触区不同润滑状况下的油膜厚度(见表4)。钢球和钢盘的初始粗糙度分别为25 nm和50 nm,则两摩擦表面的综合粗糙度为55.90 nm。另外,随着摩擦实验的进行,在钢球和钢盘表面产生磨损,钢球和钢盘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压力相应地降低。此时,Hamrock-Dowson公式不适用于计算摩擦表面出现磨损时的油膜厚度。然而,可以将发生磨损的接触区域想象成一个没有磨损的钢球与钢盘在相同载荷下产生的赫兹接触区域,这个替代钢球的等效半径R'可以通过公式(5)—(6)进行计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