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光周期处理:光周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叶片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

《表1 不同光周期处理:光周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叶片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光周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叶片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试验于2019年在忻州定襄良种场(38°33′N,112°54′E)进行,海拔780 m,年降水量430 mm,年均气温8.7℃,无霜期158 d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 734.6 h,温、光、热资源适宜糜子的生长发育。采用盆栽方法,每盆播种30粒种子,每处理2盆。设4种光照处理(表1),出苗后每盆选留生长一致的幼苗15株,3叶期开始进行光周期处理。其中,短日照处理光照长度为8 h(晚上17:00至次日早晨9:00置于暗室,其余时间置于自然光照下),长日照处理光照长度为16 h(晚上22:00至次日早晨6:00置于暗室,其余时间置于自然光照下,光照时间不够用白炽灯补充,白炽灯光照强度为25μmol·m-2·s-1)。抽穗期开始每隔10 d选取长势一致的不同光敏感性植株倒二叶测定其净光合速率,重复3次,同时摘取不同光敏感性品种的倒二叶用液氮速冻后放置-80℃的冰箱里,待后期测定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其中抽穗期测定的内源激素含量用于分析影响糜子抽穗的主要代谢途径,其余测定的内源激素含量用于进行激素间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