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60例TEP病例弓状线的长度、形态和数量记录表n (%)》

《表1 60例TEP病例弓状线的长度、形态和数量记录表n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弓状线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组患者60例(均为无腹部手术史的原发性疝),男58例,女2例,平均年龄55.3±6.5(34~74)岁。患者平均BMI为24.3±2.5(16.5~33.2)kg/m2。斜疝45例,直疝15例。右侧疝45例(合并股疝1例),左侧疝14例,双侧疝1例。根据中华疝学会指南疝类型[9]:II型22例,III型38例。除1例患者术中转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外,其余59例患者均能完成TEP。术中均能清楚地暴露腹直肌后鞘、弓状线、腹横筋膜、腹膜前筋膜、腹壁下动脉、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死亡冠血管、睾丸血管、输精管等腹股沟区重要解剖标志。术中测量60例患者弓状线平均长度为(6.8±0.8) cm(3~12 cm),其中经典组15例,平均长度(4.4±0.6) cm,1例高位组长度3 cm,43例低位组平均长度(8.3±0.8) cm,1例无弓状线。经典组直线形弓状线2例、弧线形13例;高位组1例为弧线形;低位组14例为弧线形,而变薄消失形29例。经典组中1条弓状线有13例、多条弓状线2例;高位组1例为1条弓状线;低位组1条弓状线8例,多条弓状线35例;1例无弓状线表现为腹直肌后鞘从脐部一直延伸至耻骨未形成无弓状线(图1 A~D)(表1)。本组平均单侧手术时间(55±10)min,术中出血量(15±0.3)ml,术后7~12 d出院。术中小破口腹膜损伤6例,缝合后可继续手术。术后疝囊残端血肿5例,除1例需要切开清除血肿引流外,其余病例经多次抽吸积血压迫后好转。腹股沟区血清肿5例,2例需要抽液处理,加3例自行消失。腹部皮下气肿3例,无需处理。2例慢性疼痛患者经理疗等治疗好。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1~36个月),随访率95%(57/60),无复发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