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大学生防癌行为形成率现状及不同特征比较[n(%)]》

《表2 大学生防癌行为形成率现状及不同特征比较[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方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防癌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防癌行为形成率[7](即正向条目回答“经常”的百分比、反向条目回答“从未”的百分比),有3种行为形成率高于60.0%,分别为“不食发霉食物”“采取措施减少所食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不吸烟”;4种在20.0%~40.0%之间,分别为“控制体重”“不吃过热过烫食物”“夏季防晒”“新买衣服洗涤后穿”;4种低于20.0%,分别为“不吃烟熏油炸食物(8.8%)”“不熬夜(6.0%)”“不随意服药(12.6%)”“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装热食(7.7%)”。各条目行为形成率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男女在“控制体重”“吸烟”“熬夜”“夏天防晒”“去除新衣服化学物质残留”5种行为方面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女生行为更加健康;不同学科间,在“控制体重”“不看医生自行服药”“熬夜”“夏天防晒”“去除新衣服化学物残留”5种行为方面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行为更加健康。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