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细菌产生纳米材料耐性的分子机制》

《表2.细菌产生纳米材料耐性的分子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抑菌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仅膜电位改变可以影响微生物抗NMNs能力,细菌还进化出了胞外吸附蛋白及胞内蛋白等多种途径抵抗NMNs损伤。在胞外,细菌可以产生鞭毛蛋白及胞外聚合物等,与NMNs吸附引起纳米颗粒团聚,使NMNs不能进入胞内,从而获得NMNs耐性[50]。在纳米银处理下,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可以产生粘性鞭毛蛋白吸附纳米颗粒,使其团聚从而无法进入胞内,最终使细菌产生NMNs耐性[5]。在胞内,细菌可以产生吸附蛋白,与金属离子耦合,形成胞内隔离状态。诸如sil操纵子中的silG基因可以调控胞内隔离蛋白形成,使细菌形成金属耐性[61]。Siguero等[62]发现,保加利亚乳杆菌能够利用硫氧蛋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氧化酶,将硒纳米颗粒(CS-SeNPs)转化为SeCys2和SeMet等有机硒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