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异质性劳动在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组合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表4 异质性劳动在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组合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3的回归结果中发现研发性劳动和认知性劳动都会受到需求结构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技术前沿距离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有必要进一步考虑研发性劳动、认知性劳动分别及需求结构和技术前沿距离的交叉项,从而进一步分析异质性劳动动力机制在不同的需求结构和技术前沿距离远近等组合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4第(1)列分别考察了研发性劳动与基本需求系数、技术前沿差距的交叉项以及认知性劳动与基本需求系数、技术前沿差距的交叉项情况下,不同动力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2)列是在考虑生产性劳动可能与研发性劳动存在着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去除生产性劳动后的回归结果,第(3)列则是不考虑研发性劳动的情况下的回归结果。第(1)列显示,生产性劳动与技术前沿差距的系数显著为正,其值为0.0272,这表明当技术结构离技术前沿面较远,生产性劳动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故此时供给侧的经济增长以生产性劳动为主导性动力机制。从研发性劳动的交叉项来看,该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表明在需求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距离技术前沿面越远,研发性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大;而在距离技术前沿面差距一定的情况下,需求结构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小),研发性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就会越小。进一步考虑认知性劳动的交叉项,该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负,其值为-0.374。这表明在需求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距离技术前沿面越近,认知性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大,而在距离技术前沿面差距一定的情况下,需求结构越高(即恩格尔系数越小),认知性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该结论能够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思路,即当技术结构离技术前沿面较近且需求结构以非基本需求为主时,供给侧的经济增长以认知性劳动为主导性动力机制。第(2)列和第(3)列是将研发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分别进行的回归分析,总体趋势基本和第(1)列的回归结果一致,系数符号均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