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Neu Ac产量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抗生素半抑制浓度单位:mg/L》

《表3 不同Neu Ac产量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抗生素半抑制浓度单位:mg/L》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适应性进化和改造质粒稳定性促进枯草芽孢杆菌合成N-乙酰神经氨酸》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前期成功构建的Neu Ac-Biosensor质粒p136来构建的重组质粒,调控抗性基因spc和erm表达。这里使用的Neu Ac-Biosensor是基于自FadR/GntR家族的转录调控因子NanR所构建[8]。Neu Ac-Biosensor由2个反向连接的启动子组成,分别调控NanR基因和GFP基因,为了将荧光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内Neu Ac联系起来,在调控表达GFP基因的不同启动子中插入NanR结合位点,从而形成动态开关,即当细胞内Neu Ac浓度低时,NanR与启动子中的结合位点结合,阻止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并抑制下游GFP基因转录;当细胞内Neu Ac浓度高时,NanR的活性被Neu Ac的变构调节所消除,使得启动子与NanR结合得到释放,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并正常开启下游基因的转录[16]。考虑到产Neu Ac宿主菌株中质粒带有卡纳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选取枯草芽孢杆菌中另外2种常用抗性基因作为调控靶基因,即壮观霉素抗性基因spc和红霉素抗性基因erm,利用Neu Ac-Biosensor调控spc和erm表达,将胞内Neu Ac浓度与壮观霉素或红霉素抗性相关联。将PCR扩增后的spc基因和erm以及载体质粒通过Gibson组装构建重组质粒,如图2所示。然后将质粒p136-spc,p136-erm转化入Neu Ac产量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为BS1(0.8 g/L)、BS2(1.5 g/L)、BS3(2.4g/L),将成功转化的上述菌株挑取单菌落后进行24孔深孔板发酵,发酵培养时培养基内添加相应抗生素,以半抑制浓度来表征调控效果,结果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