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三个研究实例分析:求真观妙,择善固执——评《负责任的商业和管理研究愿景》》

《表1 三个研究实例分析:求真观妙,择善固执——评《负责任的商业和管理研究愿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求真观妙,择善固执——评《负责任的商业和管理研究愿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建立了理论后,还必须设计严谨的实证研究,来检验自己的理论(Well done?)。以例三研究为例。2009年初,我们为自己的理论设计好了调查问卷。2009年上半年,我们对理论中的概念测量进行了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概念是雇佣关系,给在读MBA学员发放问卷,数据分析表明,每个条目的均分很高,方差较小。我们担心问卷的区分效度不够高。当时讨论的解决方法是:修改每个条目的用语,以使评分降下来。但这一方法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如何保证问卷的内容效度和构念效度?问卷是来自已有的研究,又在新情境中通过6家企业的访谈进行了修正。如果修改用语,就可能影响量表的效度。在讨论中,有个提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读MBA学员一般都是在公司里发展较好的员工或管理者,所以雇佣关系总体评分高;他们通过严格考试入学学习,同质性高,所以雇佣关系评分的方差较小。能否用不是MBA学员的一般员工来做预测试呢?于是我们邀请50位主管,把问卷发放给3~5位自己的下属填写。这些下属和我们未来大规模调研的员工非常相似。这次分析结果,每个条目的均分都下降近1分(0至7的8点评价),方差从原来的0.5~0.7上升到1.0~1.2。就这样,我们保留了原有的问卷。尝试、讨论、开放、再尝试,这是“求真”过程。在调研过程中有许多“择善”的故事。调研过程和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过程有许多不同,其中一个不同点就是:调研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过程不是。在中国,信任更多是面对面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如果用邮递的方式发放问卷,参与率和回收率将非常低。所以我们采取的是现场调研———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现场核对。每次与公司联系人交流后,我立即记下交流所讲的话,保证下次交流时,所讲的话几乎完全一样。到公司调研后,当天写详细的日志,记录下谁接待的,发生了什么事情,与公司领导交流了什么,等等。下次去该家公司进行第二轮调研时,翻阅调研日志,保证到公司能够准确叫出上次接待人的名字,保证履行上次承诺过的事情,等等。对一项研究来说,这些细节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不然。你对调研的态度,对方能够看出来。你对调研越认真,对方就会对调研越认真。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理解的“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日常的小事。日常小事最能体现“善”。择善固执,研究者率性真诚并设身处地考虑参与方,一定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证研究,Well done!